找到相关内容442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拉卜楞地区尼姑寺现状调研

    集中念《观世音六字真言心咒经》,按一定的仪轨诵空行母经文。佛教认为成佛时必须观修本尊,诵此经文如理观照本尊佛空行母,努力做到一切所现皆为佛身、一切声音皆为佛语、一切心念皆为佛意,改变凡庸的障碍,将造做...

    王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5168855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实修问答集

    因位上;海印三昧是观无我达到比较高的境界,就像观照般若快要进入实相般若的这么一个阶段,这个境界很深,地位很高,不但了解人无我,而且了解法无我,双证人、法二空,就是《心经》“行深般若波罗蜜多”的“行深”...菩萨看他到了后,就说了首偈子:有分别是识,无分别是智;识属染,智属净;染有生死,智无诸佛。这首偈子说明识与智的分别。我们的第六意识由于妄想分别多,见不到真相。必须把妄想分别去掉,完全以定观照一切,以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268944.html
  • 《元气论》对佛教缘起论的融会

    ,这种决定作用如同尘世的主宰帝王一样,是它使人体的生理机能与精神活动,合乎自我本质存在要求。主体自我对宇宙万物的认识观照,无不是心体的作用,但心体不是具体的一物,也非不存在。它们相互制约,共同保障着...

    强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3768967.html
  • 发透了大菩提心.照行于圆涅槃境

    胜成佛道”相比,差距是多么悬绝?!大乘道的命脉与骨髓,完全系于“超胜成佛道”的中道。看准著如此的中道,向上直探释尊本怀,深契龙树、提婆、无著、世亲等诸大菩萨的精诣准量,所观照的默默融融,所履践的平平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2968992.html
  • 为什么佛说法四十九年,未曾说过一字?

    往心里去,动而不动,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。所以,学佛修道,要有成就,既须起用,又须随时观照,不随境转。说话办事时,就像不是自己说的、不是自己做的,而像是别人说的、别人做的;做过之后,就像未曾做过一样,这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369064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

    修持实践;“定”学是摄散澄神,摒除杂念,以佛法观照人生和世界的特殊心理训练;“慧”学是增长智慧的修习活动,以此断除烦恼,超越生死,获得解脱。佛教强调三学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869069.html
  • 最初的根本佛法

    观照明了,是为慧根。   5.五力:力即作用,五力是指五种能破恶成善的力用。   (1)信力:信根增长,能破诸疑惑。   (2)精进力:精进根增长,能破身心懈怠。   (3)念力:念根增长,能破诸邪念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569191.html
  • 方长生:舟山民间观音信仰考查

    一切人救苦救难,不分贵贱贤愚,不分良善丑恶,有求必应。甚至说她常以大慈大悲之心,观照世间寻声救苦,做到千处有求千处应,成为解脱 人间一切苦难的救星。很显然,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想,但对于旧时目不识丁...

    方长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3169302.html
  • 星云禅与人间佛教

    概念。这次体验又一次给予他丰富的收获,提高了他的宗教情操,达到了物我两忘、时空俱泯的境界。这样,星云大师开始了禅净双修的法门,除了拜佛念佛之外,亦在平时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修禅、观照自己的心性。  在禅宗...

    学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1369450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佛的次第

    五十二阶位,无论是顿悟,还是渐悟,都是由我们平日的“小悟”累积所成就的解脱境界。所以,我们不必将证悟寄托于未来,重要的是我们每天是否有一点小悟。我们要怎样观照自己呢?证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?兹列举如下...心虑澄净,遇到逆境,就不会生起嗔心。善于运用般若智慧观照,就可以转烦恼为菩提。所以勤修戒定慧是熄灭贪嗔痴的良方。   3.经律论所诠:约三藏而言,经藏诠释定学,律藏诠释戒学,论藏诠释慧学,所以,修习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069465.html